欢迎访问成都实外新都五龙山学校中学部-官网,今天是2024年07月27日星期六
当前位置:首页 > 德育之窗
“慧”做家长,“育”见未来——成都实外新都五龙山学校“家长学校”系列讲座
家校合育,
是爱的共鸣堂,
是智慧的灯塔,
于亲情与教育的交响中,
点亮指引的光。
携手同行,
在成长的旅途上,
编织理解的网,
让家的温暖与学校的智慧,
共筑孩子梦想的翅膀。

(一)爱其子,则为之计深远——培养心理健康的孩子暨初2023级家长学校专题培训

成都实外新都五龙山学校严格贯彻国家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心理健康教育的号召,深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行动计划。学校秉持“五育并举,心育为基”的核心理念,在李俊校长的带领下,精心组织并实施了系列富有成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及家长学校系列讲座。这些举措旨在深化学生的家国情怀,同时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灵成长,致力于构建一个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

李俊校长以“空心病”这一当代社会现象为切入点,以严谨、深入且富有启发性的方式,就《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培养心理健康的孩子》的主题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探讨。李校长首先强调,“空心病”作为现代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突出表征,深刻反映出在当下快节奏、高竞争的社会背景下,孩子们内心世界所面临的缺失与困惑。

关于中学生普遍存在的“空心病”、焦虑症、抑郁症以及其他心理健康问题,李校长指出,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由社会性、成长性、家源性和师源性等多重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这四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从而为有效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的依据和策略。

社会性方面
在讲座中,李校明确指出,成人世界的功利浮躁与虚假戾气如同阴霾般悄然渗透至青春的天空,对中学生心灵的净土造成了侵蚀,进而诱发其心理失衡的现象。这些负面因素在中学生心中播下了不安与迷茫的种子,严重阻碍了其健康人格之树的茁壮成长。此外,责任缺失、家庭不稳、留守儿童等社会现状的存在,也给孩子带来了不稳定和不安全的感受,进一步增加了他们的心理负担。同时,自媒体信息洪流中的虚假炒作与带节奏内容,犹如迷雾般缭绕于学生心间,对其心理健康构成了严峻挑战,可能引发认知混淆、情绪波动,乃至价值观扭曲,构筑起一道道无形的心理围城。父母身陷中产陷阱的焦虑、安全感缺失及哲学性思维的淡薄,也在无形中投射至子女心灵,影响了他们的情绪稳定与价值导向,扰乱了原本宁静的心理健康之池。

成长性因素
关于中学生的成长性因素,李校特别强调了个人韧性、目标导向及自我效能感在维护心理健康方面的重要性。积极的成长心态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习与生活压力,促进情绪调节和社会技能的发展。这种成长心态使学生在面对挑战时能够不断成长,从而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此外,培养成长型思维,鼓励学生勇于探索与犯错,也是培养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策略之一。

家源性影响
家庭环境与父母教养方式作为家源性影响因素,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深远影响。一个温暖、支持性的家庭氛围能够为学生提供情感上的安全感,有助于他们建立自信和积极的世界观。相反,冷漠或过度严厉的家庭环境可能导致学生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进而影响其社交能力和学业表现。因此,营造一个开放沟通、充满爱与理解的家庭环境,是维护和提升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石。

师源性因素
师源性因素,包括教师的教学风格、情感支持与期望等,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积极正向的师生关系能够提升学生的自尊自信水平,减少焦虑与抑郁情绪的产生。而严厉或忽视的态度则可能加剧学生的心理压力,影响其情绪稳定与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构建温馨、鼓励的教育环境,是教师在维护和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所应承担的重要责任。

我校秉承“爱其子,则为之计深远”的古训,将家校合育聚焦于心理健康,通过家校紧密合作,不仅构建了一个从家庭到学校的全方位支持网络,还促进了家长教育观念的现代化,共同为孩子搭建一个理解与尊重的心理安全空间。此模式下,学生能在爱与引导中学会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为将来成为社会的健康成员打下坚实基础。

(二)爱其子,则为之计深远——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力暨初2022级家长学校专题培训

在当前社会日新月异、变革迅速的背景下,教育的深远意义已超越单纯的知识传授范畴,而更多地聚焦于培育具备应对未来挑战能力的下一代。基于此,我校于近期举办了一场以《爱其子,则为之计深远——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力》为主题的初2022级家长学校专题讲座。此次讲座旨在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孩子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应对未来社会的复杂多变。讲座内容丰富、实用,吸引了众多家长及教育界同仁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参与。

李俊校长在讲座伊始便明确指出,21世纪的教育应超越单纯追求分数的局限,而应聚焦于全面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在培养社会适应力方面倾注更多心力。他着重强调:“社会适应能力,作为衡量个体综合素质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直接反映了个人融入社会、接纳社会的能力。”

随后,李校严肃指出,中学生正处于塑造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因此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力显得尤为关键。首先,这有助于他们掌握必要的社交技能,构建健康的人际关系,为未来学习与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社交网络基础。其次,强化社会适应力将促使中学生在多元化的环境中实现有效沟通,增进对差异的理解和尊重,进而推动其全面发展。再者,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优秀的适应能力将提升他们应对挑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水平,增强心理韧性,确保他们在变化中稳健成长,最终成为社会的积极贡献者。

在讲座中,李俊校长详细剖析了一系列生动的案例,并分享了切实可行的策略,旨在指导家长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培养孩子的这些核心能力。他强调,家庭作为孩子社会化的起点,家长的言传身教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制定家庭规则、鼓励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共同参与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同理心。

此外,李俊校长还着重强调了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紧密合作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并倡导构建“家校共育”的新型教育模式。他呼吁学校应提供更为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项目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鼓励家长积极与学校沟通协作,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鼓励探索、包容失败的宽松成长环境。

“爱其子,则为之计深远。”李俊校长的这番话,不仅是对家长的深情寄语,也是五龙山学校教育理念的深刻体现。此次讲座的成功举办,不仅加深了家校双方的理解与合作,更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拥有健全人格的五龙山学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2024版《中国高考报告》解读及高中学习习惯的培养——高2022.2023级学生专题培训

在新高考改革不断深化的时代背景下,李俊校长亲自主持了一场针对高一、高二学生家长的专题解读会。此次会议旨在深度解读最新发布的《中国高考报告2024版》,以便学生和家长能够准确把握高考的最新动态与趋势。

在解读会上,李校长以严谨的态度和专业的视角,对报告内容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他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高中学习习惯培养策略,旨在帮助学生们提升学习效率,为未来的高考挑战做好充分准备。

李校长首先着重强调了《高考报告》对于每位学生的重要指导意义,他指出,报告不仅深入剖析了考试趋势与政策变动,更是指引学生合理规划学习路径的重要参考。他细致入微地解析了新一年度高考的科目设置、考试结构、评分标准以及选科策略,鼓励学生根据自身优势和兴趣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提前布局,为迈向理想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随后,李俊校长紧密结合报告内容,分享了几个关键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改造我们的学习:学习进程中存在所谓的“高原现象”。在分数的表象之下,实则蕴含着学习态度、心态调整、习惯养成以及方法运用等多重因素,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学习者所能达到的“高原”海拔。

高考考试的 “四层”: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首要任务是明确经过逻辑加工后形成的结构化知识体系。这一体系应涵盖从“是什么?”这一基础认知,到“为什么?”这一深入探究,再到“怎么样?”这一实践应用的全过程。同时,应注重培养个体的知识获得能力,这包括但不限于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的提升。此外,知识的加工处理能力,如逻辑推理与论证、科学探究与思维建模等,也应得到充分锻炼。最后,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样不可忽视,特别是批判性思维与辩证思维的培养,以及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的强化。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树立立德树人的正确观念,以全面促进个体的知识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纠正平常存在的几大陋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更须优其法。”在教育领域,我们致力于“唤醒生命内力”,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首要之务便是克服当前普遍存在的几大不良习惯:懒惰症、应付症、拖延症、无法抵挡的诱惑以及缺乏自我克制能力。这些恶习严重阻碍了学生潜能的发挥和成长,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并坚决克服它们,以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遵守校纪校规:法制意识和契约精神作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两大修养,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家庭的家规、班级的班规、学校的校纪,还是国家的法律制度,都是我们必须严格遵守的规范。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需要基于约定和契约精神,这是法制和契约精神的具体体现。

学校和班级(集体)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国家的法律制度,旨在约束每个成员的行为,使之符合集体的意志,实现“克己复礼”的目标。通过这样的约束,能够促进集体的和谐与稳定,并逐渐形成“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有约束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等优秀品质。

同时,这样的规章制度也有助于改变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任性”和“自我”的思维模式,引导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适应社会,成为具有法制意识和契约精神的现代公民。

提高学习成绩必须坚持的几大环节:

①课前积累:“生活即教育”,课程教育就是把书本知识(前人的间接经验),变成自己的知识(直接经验),需要有生活的经验积累,去理解、接受书本知识,化繁为简,这就是智慧。

②预习:预习时要读、思、问、记同步进行,带着问题进课堂,自我预习,初步理解内容,提前掌握书本知识表述,掌握教材内容,是上课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过程。

③课中(课堂上):听:倾听,在别人(师和生)的语言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读:阅读,在文字材料中最大限度获得有效信息;看:观察,观察别人(老师等)或现象,获得有效信息;做:操作,自己亲自去操作和实践,获得有效信息。

④课堂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效的笔记有利于理清知识条理、线索,形成知识系统;有利于课堂思考、理解知识;有利于课后的复习、记忆、巩固。

⑤课后:复习是对前面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再加工,并根据学习情况对学习进行适当调整,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运用是最终目标,但是先后顺序应该是复习→巩固→运用,忌讳没有复习、巩固即没有掌握知识,就去低效率地做题,更忌以“刷题”作为掌握知识的唯一方式!

李俊校长的阐述详尽而透彻,他巧妙地结合实际案例,使得在座的每位学子及家长均深感启迪,并对自己接下来的学习方向和努力的重点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他着重指出:“高考无疑是人生旅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然而,它绝非终点,而是新起点。我们致力于培养的是具备适应未来社会能力、拥有终身学习理念的智慧型青年。”

此次解读会的举办,不仅体现了学校对新高考改革的重视与关注,更彰显了学校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心与支持。通过李校长的精彩解读,学生及家长对高考有了更加清晰地认识,对备考策略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相信在学校的引领下,学生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心,迎接未来高考的挑战。

我校秉承家校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通过深入推进家长学校工作,积极构建全面而系统的教育体系。学校致力于将懵懂少年培育成为具备独立思考能力、良好社交技巧及强大内心韧性的智慧青年。在家长学校的实施过程中,学校不仅注重传授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还强调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以此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经过不懈努力,我校在学生学业成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在学生品格塑造、创新能力培养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等方面也获得了广泛认可。学校因此在区内乃至更广泛地区内树立了良好的教育形象,成为众多家长心目中的“家门口好学校”,让优质教育资源触手可及,惠及了千家万户。



详细图文内容请点击:https://mp.weixin.qq.com/s/DLdLS9zmyblXsICSM7PeeA